登陆 | 注册 
  艺讯 |画家 |美协会员 |美术馆 |画廊 |画展  
陈东远 广东 深圳
=  画家吧 =

真 情 绘 人 生——访著名书画家陈东远

赞一下(8)   1#
nba8
2010-04-25 09:11
真 情 绘 人 生——访著名书画家陈东远
              杨建怀         
          入冬后的一天,洁白的雪花,像花瓣从天宇飘忽而下,我迎雪来到著名书画家陈东远的家中,陈先生让座倒茶,从外表看起来,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温文儒雅,但交谈后,就会发现,陈东远身上有豪气,有激情,他有着安徽人所共有的不设防的率直,他内心的热烈丰富和外表的随和谦虚奇妙地结合着,形成一种独特的魅力。
          陈东远,安徽青阳人,从小生长在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下,与黄山、太平湖为邻,长期置身于名山、秀水、仁人、志士之中。幼时,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九华山的海仁法师,师从其学画,九华佛教的慈、悲、善、美意境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皖南多名山,徽宜多仁人”的乡士民情孕育了他“大路圆通”的作画情感。
          情景交融构成了陈东远国画创作的突出个性特点,也是他潜心追求的艺术风格。为这,他一次次地深入山林田园,领略大自然的惠赐;为这,他常混迹于“顽童”“乡民”之中,极力捕捉人间真情美;为这,他利用有限的寒署假到田头、村舍、山林、旷野,用笔与汗水去发掘乡情民俗。他的成名作《童子指迷津》就是以其浓郁的乡土色彩和朴实的情趣在全国获奖。陈东远多年来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他坚持用画笔展示自已对职业的执著,对未来的向往和对后人的寄托。他笔下的山水、人物、花鸟……无不闪现着乡土的灵气和慈、善、美、情的追索。一九九一年,他受台北国立艺术中心的邀请,赴台湾举办私人画展,大获成功。一幅《故乡情》国画长卷倾倒众多古名人、志人和他乡游子,许多客居宝岛的年迈长者驻足画前,久久凝视,潸然泪下。
        陈东远几近不惑,其人其画也日臻成熟,其画作、或山、或水、或物、或花鸟、或虫鱼、或风雪、或云石、或浓墨重彩、或工笔细雕,或简笔速描、或挥毫写意,皆风格自成一格,苍润中不乏清新之气,文笔章法讲究,幅幅洋溢着他对生活,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和思考。
他笔下的红梅,笔者情有独钟。那浓墨泼洒的枝干,苍劲而富有向上的生命力,浓放的花蕊灿烂鲜红。在寒冬峭壁之中傲然挺立的姿态,似乎在述说一种不屈不饶的精神。我常以为,那正是当今时代中激流勇进的女性强人写照。红梅光彩照人,艳丽不俗,它美而坚定,美而永恒,在艰难的逆境中,启人奋进,教人无悔!画家给这幅红梅起名为《香远》,其内在表现的力度让观者产生对生命的感动:原来辛苦之后,生命竟如此美丽!
        然而近年来,他却致力于黄山风景画的创作。人说他倾心于黄山风景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陈东远说青年时代曾在黄山学艺,又生长在黄山边,他与黄山有感情。黄山是孕育他艺术的摇篮,他要报答黄山给他的恩泽。一九九一年的寒假,他处理完学校事务,背个画夹,带上干粮就直奔黄山而去。山上,寒风凛冽,天空飘着雪花,道路极滑。但他独自在黄山的盘山道上,披雾踏雪攀青壁,搜尽奇峰打草稿,一气画下“日出飞瀑”、“莲花伟观”、“黄山雪情”等百幅景观素描。当他背着厚厚的画夹回家时,已经是爆竹声声的除夕夜晚了。艺术不负苦心的探索者。陈东远创作的黄山画面对真山真景抒发真情感,所以大多构思独到,颇有新意。例如《黄山情》,画面采用了暖色调,云雾缭绕,群峰横空出世,峰下群松展臂迎客,一轮红日冲出云涛腾空而起,阳光下点缀了几个穿大红衣裳的姑娘在亭廊边拍照的背景,使得作品清雅有致,意蕴丰富,“情”字突出。陈东远的黄山画卷不仅在构思上胜人一筹,其绘画技巧亦有很深的功底,他用笔肯定,敷色温和,烘染轻重得法,物象不滞不粘。他善于表现不同的意境,铺展出画家蕴藏在心灵深处的情愫,表现出山水风光各自的灵性。
        陈东远的黄山画卷,很注意景名的推敲和画幅上的题字。为了宏扬黄山景观,也为了精益求精,他四出求教,征询意见,九易其稿。国内一些著名书画家、艺术家如启功、沙孟海、陈天然、刘建民等都为陈东远的黄山画卷题了字。这些名笔的在手笔,更使黄山画卷流光溢彩。
      东远几近不惑,其人其画也臻圆熟。从师传海仁法师至自我积淀,三十年终见自家风格,这委实不易,却又自然天成。身兼社会多项主要领导工作,他的艺术空间是受约束的,但他的心灵却是自由的、辽远的。这并不是别人的评价,而是其人格及画风的凸现。
本帖由画友自主发表,不代表本站和画家观点,据此产生的私下交易,画家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请你回复:
【登录】后,可以留言。

 

【提示:注册登陆后,可以修改以上信息哦!】


陈东远 微官网
请保存,可以印刷到名片或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