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艺讯 |画家 |美协会员 |美术馆 |画廊 |画展  
丁聪 上海
=  画家吧 =

宋庆龄与丁聪的一段动人佳话

赞一下(8)   1#
flytiger
2010-06-11 09:04
  《逃亡》是22岁青年画家丁聪的作品
  1937年8月,日本大举进攻上海,局势日益严重。住在上海黄陂南路的漫画家丁悚,不得不同意长子丁聪离开即将沦陷的上海。丁聪当时已经是《良友》画报社的美术编辑。他与又是邻居又是同行的张光宇、张正宇兄弟结伴,搭乘一条法国船去了香港。
  这时,与丁聪同是邻居、同样从事美术工作的叶浅予正在武汉。他在郭沫若任厅长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的领导下,组织了一个抗日漫画宣传队。当时,中国军人从日军俘虏身上抄出了很多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日寇在侵华战争中奸淫烧杀、狂轰滥炸的种种暴行。三厅决定就此编印一部《日寇暴行实录》。由于香港有较好的印刷条件,叶浅予就带着这批照片从武汉来到香港。到香港后,他和丁聪住在一起。丁聪帮他画版样、当编辑,直到印装成册。
  《日寇暴行实录》的成品,由叶浅予护送运回内地。但没有料到,赶上了1938年11月12日“长沙大火”。结果这批书大部分被烧毁了。于是,叶浅予第二次来到香港,组织抗日宣传。
  因为上海沦陷,《良友》画报被迫停刊。1938年底马国亮、李青、丁聪等《良友》人,便在香港编印出版了《大地》画报,编辑部设在中央戏院二层。
  叶浅予第二次来到香港,根据国民政府的安排,筹备出版了一本名叫《今日中国》的对外宣传画报,用英、俄、法、中四种文字印刷。他到香港后找不到落脚的地方,《大地》画报便把编辑部的一角让给《今日中国》。两个编辑部朝夕相处,丁聪也就近参与了《今日中国》的办刊工作。在办刊的同时,叶浅予还出面组织画家创作抗日宣传画。他们买来许多白布,裁成一米多长的布块,发给香港的本地画家和相当一批来自内地的画家。丁聪白天编画报,晚上不仅自己参与创作,也帮助叶浅予联系画家。
  1939年4月,画作收集上来以后,叶浅予、丁聪等人组织举办了上面提到的抗战画展。预展期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和中国记者金仲华一起来参观。过了不几天,宋庆龄也来看了展览。显然,宋庆龄是在听到斯诺、爱泼斯坦和金仲华的评价后,才决定来到这里的。吸引宋庆龄的《逃亡》,正是丁聪创作、展出的几幅作品之一。
  1937年以前,宋庆龄一直住在上海。对于这位大名鼎鼎的“国母”,丁聪十分崇敬,但一直无缘谋面。这次,宋庆龄专门邀请这位年轻画家与她见面、交谈,还特地与丁聪、版画家陈烟桥一起,在画作《逃亡》前合影。
  后来,《逃亡》由保卫中国同盟用10元钱买下。丁聪说,这个钱他根本没有接到手里,而是直接捐给保卫中国同盟了。
本帖由画友自主发表,不代表本站和画家观点,据此产生的私下交易,画家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请你回复:
【登录】后,可以留言。

 

【提示:注册登陆后,可以修改以上信息哦!】


丁聪 微官网
请保存,可以印刷到名片或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