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赞一下(8) 1#
flytiger2010-10-16 21:18 |
马建军同志画花鸟,画马,也画山水。画花鸟,很难逃避婉约与妩媚;画马,或易肥不见骨,或易瘦动无肉;画山水,容易出现人的个性的恣肆,山水个性的迷失。要之,画这三样东西,都不能陷进旁人窠臼,否则失去自我就是失去轨道。 建军的画,独有蹊径。他的气性恢张的辙路,是在物我相入相出之中,专取清俊与雄迈的统一。 一般来说,花卉翎毛,容易流于媚弱;建军则以动笔制之,故其花卉,可以见俊健。他作画时,神清志爽,雄力内含,故他的山石,既尊重客体,又体现个人的审美意态,骨力清雄而不野,笔墨精严而不俗,建军笔下的奔马,狂逸之极,浪漫之极,仍然不失其俊。我在5年前曾经说过,建军的画,可入俊品。持此大端,可以欣赏他的清俊,雅俊,婉俊,劲俊,雄俊。在他的画里,俊与清密不可分,离开了清,便失去了俊。若其《太行大石》,笔清而气雄,气雄而力健,雄俊的气韵可以呼吸,可以触摸。若其《惊月》,意境深邃,而月光下葳蕤的藤叶,非常富有光感;其间可爱的小鸟负光飞渡,点题十分灵妙。又若《幽泉》,也是以山岩的近切取泉水的渺远,其间飞翔的小鸟,穿通了静闹之题。又若《紫云图》,7只安静的小鸟,衬托着藤花的喧闹,四面留白,益显得画境的空灵。 建军的画,注重神趣,其中蕴蓄着一个“真”字。艺术是梦幻营造的产物,那笔墨间真实,又怎么把握呢?我以为,来自客体的细节,要逼真的写生。而意境的构成,则应以意趣为主。建军正是这样。他画中的意境,全都是意趣内涵,让意趣通过境象的感觉,在别人心中实现饱满的复制。那么便可以说,建军的这种路子,正是诗的路子!请看他的一幅幅画面,不正是一首首诗歌么! 建军的画,用他自己的才情与风格回应了一个问题:画与诗的互渗,到底可行不可行?如果打开了画与诗互渗的通道,那么,国画有没有前途这个问题,就会成为多余。画面的意境化,或曰画面的诗化,乃是绘画艺术的无穷天地。我以为建军绘画的生命力,正在于它的诗化。 高嵩(著名文艺评论家) 2002年6月16日 | |
本帖由画友自主发表,不代表本站和画家观点,据此产生的私下交易,画家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