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艺讯 |画家 |美协会员 |美术馆 |画廊 |画展  
马顺先 广东 深圳
=  画家吧 =

人与山水同入境 --- 徐恩存

赞一下(8)   1#
flytiger
2014-05-12 07:58
    中国山水画以面对自然母题为宗旨,进行着形而上的演绎,在中国文化精神的浸润中,形成了以“心象”抒写与写意诗性为特点的艺术风格,这个风格是以近于抽象意味为特点的写意性,即以“似与不似”或“不似之似”为鲜明特点,以虚写实或以实写虚为基本原则,因而,形成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艺术面貌。
  青年画家马顺先,是在画理与画法之间,探索并实践着写意山水的理念的。他以“意在笔先”为出发点,以意象写心,以情舍理,以虚为实,并在实践中,使作品的语言、意象,更加空灵、飘逸,也更加符合艺术规律和艺术本质。
  在依然承继了北宋“巨嶂式山水”的空间结构的处理中,马顺先灵活地运用了“三远法”,在高远、深远、平远中进行着图式的演绎与变化,使山水作品画面巍峨、高峻、深幽、曲折与层次丰富;从上至下,廻环多变,疏密相间,虚实交迭,使作品呈现为生机郁勃与气象葱茏的生机与景象,画家善于营造“巨嶂式山水”,在不同空间关系中,结构着山体的变迭、复合、错位的关系,用以营造空间的丰富感,而山体在空间中的不同“占位”与几何图形式的变化,使画面在交叉、迭加中产生了运动感,使作品在整体上获得了生动性和生命活力。
  在“笔墨我心写乾坤”的追求中,马顺先的作品体现的是宏大、壮阔、峻伟的美学追求,他致力于宏大景观的写意性表现,用以营造郁勃的生命感,在崇山峻岭与大山大水中,表达一种文化精神的境界、气度;可见,画家善于在有限的画面中造势,且在近似密体的画面布局中,体现自然的奇诡、壮观,而且,其中仍不乏灵动、疏朗之处,在章法、笔法、墨法与水法中都体现出画家对南北风格、手法的吸纳与融合,使作品既有北方的高大、雄浑,又有南方的灵秀、润泽,且在整体上形成深邃、清幽、厚重的灵动、秀润、隽就的品质、风格。
  师造化与师心源,是经过千百年艺术实践检验的艺术准则,作品表明,马顺先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者,他行走在自然中,汲取艺术创作的灵感与启悟,他勤奋地耕耘在艺术领域中,在成功与失败之间,总结经验与教训,以“废画三千”的精神磨砺着自己的艺术,不知不觉中渐入佳境——进入了艺术的自在境地,娴熟地把握对象,娴熟地运用笔墨,娴熟地造境------,使他的山水在感性生动的形式中呈现为郁勃的生命力和清新的人文气息。
  在一个浮躁的年代,独自面对艺术,不趋时尚、不求闻达,潜心问学、寂寞从艺,在咫尺之间勤奋耕耘,不问收获,这样的画家及其精神是难能可贵的。然而,惟其如此,才能通近艺术的真谛,逼近艺术本质的规律。
  马顺先在遍读了历代大师名作和近现代大师的作品后,并不是简单地摹写与袭用,而是以自己的领悟与体会,结合实践进行消化使自己的作品在充实的底蕴上,在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中,完成了新的整合和再创造。
  这样,马顺先的作品虽以充实的内在精神内涵,以别开生面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当代中国画正处于一个转型期,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有志于创造新艺术的画家,无不充实激情地拥抱新生活和大自然;同样,马顺先并未作泥古不化的画家,对前人的艺术经验亦未亦步亦趋,他带着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和一种自信,以及充实,走到自然中去,去领略现实中的丰富多彩,感受生命的活力;在现实中,他发现并寻找着符合艺术本质和规律的形式,并且在置身于其中中,感受人和自然与共的、身心愉悦和畅神的感觉,这是一种“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是一种通向精神家园的必经之路。
  显然,马顺先深入地研究了历代山水画经典名作并探讨了黄宾虹、张大千、陈子庄等前辈的艺术精神与创作经验,从有法到无法,使笔墨成为自我表达的艺术手段,重要的是,马顺先并未如所谓文人画家那样去游戏“笔墨”,而是在“气厚则苍、神和及润”的修养中,去提高笔墨的精神内涵,文化品质与表现能力,使之为营造漫漶、氤氲的山水世界提供物质和精神基础。
  因此,马顺先的山水画,呈现出一派静谧、清新、秀雅又不失浑然、苍厚、峻伟的特点。这是画家自觉跻身于“新中国画运动”的必然表现,当“笔墨当随时代”的理念一旦被画家心领神会,艺术观念便会发生巨大变化,应该说,马顺先的作品,表明了他为此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他因此而收获的硕果。
  艺术无止境,“峰高无坦途”,有此信念的画家必定会“居高声自远”的,相信马顺先在艺术之旅中会留下自己坚实的步履的。
本帖由画友自主发表,不代表本站和画家观点,据此产生的私下交易,画家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请你回复:
【登录】后,可以留言。

 

【提示:注册登陆后,可以修改以上信息哦!】


马顺先 微官网
请保存,可以印刷到名片或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