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艺讯 |画家 |美协会员 |美术馆 |画廊 |画展  
倪小莉 河南 郑州
=  画家吧 =

永远的“兵团绿”

赞一下(8)   1#
倪小莉
2014-12-18 15:02
永远的“兵团绿”
倪小莉
    儿时,父亲单位的宿舍楼,就坐落在省军区操场上,我是守望着军营,听着军号声长大的。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看解放军叔叔操练,等叔叔们走了,我们也在操场上学习解放军,摸爬滚打,还会和着军号声“唱”出起床号、集合号、出操号、开饭号、熄灯号……
那是一个崇尚英雄主义的时代,在孩子们的眼中,最美莫过绿军装,当兵是一代少年的梦想。我的父母青少年时就投身革命,看到照片里一身戎装的父母英姿飒爽,自豪之余我常常想,长大我也要穿上绿军装。
文革中,我的父母先是去了五七干校,后来又分别在西华县和开封县插队;大姐去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哥哥在社旗县、三姐在固始县插队。也许是命运也许是缘分,1970年初中毕业,我和四姐去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穿上了梦寐以求的绿军装。至此,我们家七口人全部离开了城市,天各一方,成了上山下乡专业户。
年郑州六九和七零届的知青,都下到了郑州市郊区的农场。因为父亲的哥哥在内蒙兵团任政委,父亲决定让我们去内蒙兵团。父亲交代我们“祖国如有难,汝要做先锋!”
    兵团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副连级以上干部都是现役军人,排长多是退伍的老兵,还有十余万全国各地的知青。我们的任务是“屯垦戍边,亦兵亦农”。我们的口号是“扎根边疆,红在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15岁到22岁,人生的花季,我是在兵团度过的。
我曾经生活、战斗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虽然没有佩带过领章、帽徽,但是我也曾经是个“兵”——打过枪、投过手榴弹、站过岗、挖过防空洞、 野营拉练,夜间紧急集合时1分钟内全副武装冲出宿舍……我曾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纺纱织布、在大青山采石场搬运过石头、盖过“干打垒”的土坯房、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里收过麦子、通读过毛选四卷,背诵过三十五首毛主席诗词,学习过N册马列著作、还认真研究过怎么把坦克打趴下 。
在兵团,穿的是“兵团绿”军装,吃的是玉米面、高粱米。玉米面做的“钢丝面”只能趁热以急行军的速度吃,凉了就象钢丝似的嚼不动啦。住的是自己盖的“干打垒”土坯房,冬天如果不生火,会冻到骨头里边超级痛。别以为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我们都象苦黄瓜似的怨天尤人,无精打采。由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哺育出来的我们这代人,更注重的是精神上的追求,能为保卫祖国边疆做贡献,我们自豪的很!2006年,保定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马文莉曾问很多当年的兵团战士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选择到自然环境如此恶劣的地方去?”兵团战士的回答几乎是相同的:“自然条件好的地方还要我们去干什么?我们就是要到最困难、最艰苦的地方去!”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尚。听从祖国的召唤,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像保尔﹒柯察金那样生活和战斗,是我们那个时代的时尚。
除了辛勤的劳作和每天两小时雷打不动的“天天读”,我们还写诗,唱歌,跳舞,表演节目。拉练时,我们唱:“野营训练好,千里红旗飘,毛泽东思想指方向,士气万丈高。铺冰卧雪吃大苦呀,爬山涉水耐大劳。练思想,练作风,练战术,练技术,这样训练好,这样训练好!” 遇到水沟水坑水渠什么的,还会来个劈叉跳一跃而过。我们唱的最多的歌是:“我们是毛主席的兵团战士,我们是战天斗地的勇敢闯将,向着荒山野岭进军,让荒漠沙滩献出米粮。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创业,多么荣光!哪里最艰苦就在哪里安家,哪里最困难哪里就是战场,毛泽东思想武装我们,我们在斗争中锻炼成长!”“兵团战士斗志昂,革命意志坚如钢。战天斗地决心大,誓将热血洒边疆。要用我们辛劳的汗水把乌兰布和来浇灌,要用我们战斗的歌声唤醒那沉睡的阴山。”
在炎炎烈日下收麦子,我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在机器轰鸣声中,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伟大”和“崇高”;在阴山脚下的靶场,我感到战士肩上的重任;在绿浪无边百花盛开的草原上,我发现这浩浩荡荡,蓬蓬勃勃的花海,才真正称的上“鲜花怒放”。
四十五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每逢八一,就会回忆起在兵团的那些日日夜夜,桩桩往事仿佛就在昨天,忘之不掉,挥之不去。
魂牵梦绕的内蒙草原,永远的“兵团绿”!
                         
本帖由画友自主发表,不代表本站和画家观点,据此产生的私下交易,画家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请你回复:
【登录】后,可以留言。

 

【提示:注册登陆后,可以修改以上信息哦!】


倪小莉 微官网
请保存,可以印刷到名片或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