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艺讯 |画家 |美协会员 |美术馆 |画廊 |画展  
雷时康 广西 南宁
=  画家吧 =

纪念雷时康老师

赞一下(9)   1#
flytiger
2016-01-16 22:44
文/刘新(南宁)   我认识画、学画,大多是小时候随报纸上的黑白木刻和大字报上的黑白报头画、漫画临习开始的。这一类画现在是稀罕了,但在我小时候住的大院里随处可见,院里的很多大字报棚由单位里的一些处室、科室负责出版,从那时候起我就跟着大人一块画这类黑白画而逐渐有了画瘾。这种画瘾跟现在儿童上兴趣班不一样,是由衷的喜欢,真心的琢磨。   我邻居家有两位会画画的高中生,也是红卫兵,常领一些画毛主席像的任务回来,这些画一一贴满家里的墙和门,其状很像今天的艺术家工作室。这些画的临本后来才知道是沈尧伊先生的木刻,可能还有一些是中央美院版画系师生的作品,这种样式的画现在在旧货市场上也不难见到。我很认真地跟着两位邻居红卫兵一块去市中心的文具店买图画纸,一块画这些用墨汁画的黑白画。这种视觉经历使我格外留意报刊杂志中的黑白画。   1964年有一期《广西文艺》,里面登有一张黑白木刻《鹅姑娘》,作者是雷时康,我很喜欢这张画,把它剪了下来贴在一本专门收集图画的本子上。后来我上初中,有位物理老师知道我喜欢画画,有回跟我闲聊,讲他的中学老师叫雷时康,擅长木刻,现在在广西艺术学院教美术。经他这么一提示,我才记起过去贴在本上的木刻《鹅姑娘》,作者就是雷时康!我那时候对人名就很敏感了,直到现在,我对人名的记忆仍然敏感和有兴趣。再后来跟雷时康老师相熟以后,才知道他在抗战后一度在柳州高中读书教书,解放后才回南宁的,难怪他除白话外,能讲一口流利的桂柳话。   1979年我随家迁居南宁,第一个去找的画画人就是雷时康,而且是我自已找去的,那时候他办一个不收费的美术学习班,很出名,中央电视台和广西电视台都来拍过纪录片,报纸也有报道和采访,所以找到他并不费事。从那以后就一直随他习画,也开始以雷老师称呼他。   我初见雷老师就觉他长得好看、英俊,穿着严肃,爱干净,只要出门他必穿笔挺的中山装和锃亮的皮鞋,胡子刮得干干净净,头发往后梳得丝丝可见。不客气地讲,我以为整个广艺最有形、最英俊的老师就是雷时康!所以“文革”时学校教工文艺宣传队排演京剧《智取威虎山》,他份演的即是英气逼人的杨子荣,浓眉大眼,脸型饱满,身板挺直,又够厚度;当然也因为有些胖,还演过《沙家浜》的胡传魁。   说雷老师是个画家或版画家,太不准确,说是生活家,又太生造了,没有这个词。但实际又是这样。他超喜欢做手工,连木刻刀都自己做,尤其有一手竹编的好手艺,喜欢养也会养各样各色的鸟和鹰,各式各样的鸟笼都是他手工编织,个个精美无比;他喜欢养也会养各种好看的花木,鸟一养就是一屋子,花一种起来也是满后院;花肥和鸟饲料大多是手工制作。有一回见他在家里校书稿,厚厚一摞,挨近了一看,竟是如何养鸟的书!不久就出版了。   雷老师有文艺范,其爱好当然不限于画画,诗歌、散文、小说、音乐他都喜欢,所以他的版画作品总弥漫着诗的气息,也有一定的文学性。陈烟桥先生主掌美术系时,就看重他这份文艺爱好,能写东西,故让年青的雷老师做了他的秘书。1979年陈先生平反,第一篇纪念陈先生的文章就是雷老师写的,发表在当年的《广西工农兵美术》上。   版画界从中央美院到地方院校应该说都有这么一个传统,那就是相互赠予作品,这是同行之间很得意很风雅的事情,其它画种由于作品没有复数性,故难得这般好玩的事。那时候老师们不一定会主动要我们的作品(除交作业以外),但老师的作品我们学生是很向往的,至少我是这样。我印象中雷老师和覃忠华老师都保存有那些老学长的课程作业,今天若要述及广艺版画专业的学科史,这些旧藏就可派上用场。前人植树,后人乘凉,还真是这个道理。   雷老师出名早,创作也勤奋,绝对是广西最主流最知名的版画家,加之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不少重要作品他都存有原版,在一些时候他都需重印一些作品,这种时候我自然是劳力和技工。所以帮着老师印作品的时候,老师也会很乐意地送我一两张作品存念,有的还有完整的题签。现在看到这些作品,当时的情境立马浮现,顿时身体里会流淌着一股念旧的暧流。都说念旧是上了年纪的事儿,其实也不尽然,好些年前,甚至十几年前我就好几次梦到过雷老师,有时梦过醒来竟是泪不能止。转念想来,雷老师毕竟跟我交谊甚好,平常也总是有心罩着我。   上大学后,雷老师是版画专业主课老师,教研室主任,那几年也不知哪来的瘾,每个月总有拿画给他看的冲动。当然老师宽厚待人,乐于欣赏别人的成绩,给我戴的总是高帽,我记不得老师有批评过我的时候,以致于总想给老师一个又一个证明自己是这块料的好印象。   除版画外,其实雷老师画得一手的好国画,我结婚时,他即是以一张水墨山水为礼物送我的。他与黄独峰先生是好朋友,忘年交,独峰先生对老师苛严是出了名的,但对雷老师多是赞赏有加。有一回独峰先生带队去敦煌写生,就当众人面批评了一些老师画不好,没有做老师的水平,并指示这些老师要像雷老师那样勤于写生,而且还画得那样好!的确,雷老师的版画总有那么一些国画的养分,有些干脆就追求手稿的趣味。   雷老师的治艺道路是创作起家,多画速写,基本功融入其中,相影成随,且从生活中获取创作内容,不主张单纯训练基本功,这些都影响过我……画史上和平时看到的好画,有的单看手脚、脸型、衣物都不合理,都有毛病,但合在具体的一个画里就舒服好看,后来才知道作品自有其内在的合理逻辑,这是真理!当然不偏执于一个画画的行当,要热爱周遭的生活,要有情怀,从中滋养艺术和自己,这是我特别追随雷老师的地方,其程度虽不能样样可及,却是心向往之的。   直至今天,他的样子、声音一一清晰可见,就如昨日,所以雷老师走后多年,我一直没写过纪念的文字,就是怕触碰心里最不愿正视的那个相违于事实的记忆。现在才知道李叔同写《送别》歌词里的“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原来写的竟是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的实际境遇。就这么一个热爱生活、懂生活、有情趣的人,偏偏过早地被那个该死的心脏病拿去了生命,没能再多地享受他喜欢的鸟语花香,青山绿水,人情之美,以及他该有的天伦之乐。我相信天国里,仍有鸟语花香,仍有宽敞的画桌,仍有明镜般辽阔的湖塘……
本帖由画友自主发表,不代表本站和画家观点,据此产生的私下交易,画家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请你回复:
【登录】后,可以留言。

 

【提示:注册登陆后,可以修改以上信息哦!】


雷时康 微官网
请保存,可以印刷到名片或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