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艺讯 |画家 |美协会员 |美术馆 |画廊 |画展  
李留海中国画作品展
时间:2013.03.16~2013.03.22
展馆:厦门美术馆交通导引地图
展品:50 件
主办:河南省美协、河南省文史研究馆、福建省美协
承办:泉舜集团和厦门市美术馆
联系:请注册并登陆后查看!
参展:
  • 李留海
  •    春和景明,微风习习,由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河南省文史研究馆、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办,泉舜集团和厦门美术馆承办的“静美,壮美,淳美——李留海中国画作品展”于3月16日在厦门美术馆隆重开展。应邀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福建省委原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亚衍,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重耕,厦门市政协副主席陈炳发,市委原副书记、市纪委书记黄杰成,厦门市委原常委、组织部部长黄笑影,厦门市文化局局长罗才福,泉舜集团董事长吴泉水,厦门美术馆副馆长陈娟,厦门市美协副主席陈鑫等政商学术艺术各界翘楚。
      画展展出了李留海50余幅作品,山水人物,亦工亦写。李留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河南省第十届人大代表、洛阳师院教授,曾任洛阳书画院院长。先后于中国美术馆、英国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馆、江苏省美术馆和北京民族文化宫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多次参加全国性美术展览并获奖,多幅作品被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江苏省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李留海,自幼酷爱绘画,军旅30载,从艺半世纪,通过刻苦自学,院校进修,孜孜以求地不断探索,取得了一个个令世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其绘画以人物见长,兼具山水,表现技法融贯中西,工笔写意并举兼做。尤其擅长以兼工带写的手法描绘“泉水”和“石头”。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次人体写生课上,他随手画了一片河滩作为人体画的背景,岂料这一无心之举却受到了美院的教授、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关注,赞美之声不绝于耳。这无疑令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此后,通过20多年表现技法的探索和尝试,渐渐形成了兼工带写、中西合璧的独特艺术风格。著名美术评论家马鸿增先生对此大加赞赏,特称这一新颖独特的绘画为“石水画”。从小生长在河南汝河岸边的李留海,入伍后部队的营房又驻扎在新疆乌拉泊河道边的戈壁滩上,石头、泉水是他再熟悉不过的景物。一眼望不到头的河滩时时出现在梦中,萦绕在心间,冥冥之中,他与石头就这样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气势磅礴、一望无际的河滩卵石,还是嶙峋突兀的奇峰怪岩,李留海总能用他神奇的笔墨呈现出一幅幅亦真亦幻、清新自然的画卷。寄物寓情,观其石水画作,不仅惊叹其超写实的表现技法,更被他所营造的深邃幽远,淡泊宁静的意境所引领,从而引发对人生的思索,生命的感悟。
      愿您能从李留海的画中听到静美,看到壮美,感受到淳美。
      著名画家李留海:我与石头有不解之缘
      以石入画是中国画的一个传统,但历代画家的兴趣都只在巉岩怪石上,对河滩上的卵石不屑一顾。出生于河南的著名画家李留海却以笔墨赋予普通的河卵石美丽的艺术生命。昨日,本报记者对李留海先生进行了专访,年近七旬的李留海告诉记者:“我与石头有着不解之缘。”
      记者:您为何会选择河卵石作为创作题材?
      李留海:我从小生活在河南宝丰的汝河边上,是在汝河边玩耍长大的孩子,对那里的河卵石有着很深的感情;当兵入伍后,部队营房又坐落在新疆乌拉泊河旁的戈壁滩上,可以说,河滩、流水、卵石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新疆艺术学院学习,在一次人体写生课上,我随手画了一片河滩作为人体画的背景,没想到这一无心之举却得到了教授和同学们的一片赞美,这让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专注于画河卵石,经过2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技法上反复尝试,最终形成现在这种中西结合的表现形式。
      记者:您此次来厦展出的“石水画”作品尺幅都很大,让人深感震撼,不知这样一幅超写实的画作,您得耗费多长时间来创作?
      李留海:画这样的石头很费工夫,而越小的卵石画起来越费工夫。我的“石水画”一般都采用熟宣纸画成,熟宣纸着水后不易渗化,为了画好一个小卵石,得反复渲染四五遍,而流水则更费工夫了,很多人说我画的流水清澈得就像真的一样。其实,为了画出这样的效果,我经过了十多遍的色彩渲染。
    更多…=  同城画展信息 =
    留言(0)=  留言板 =
    【登录】后,可以留言。

    阅读 14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