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艺讯 |画家 |美协会员 |美术馆 |画廊 |画展  
烽火铸骨——关山月艺术中的民族精神图谱
时间:2025.06.25~2026.06.10
展馆:关山月美术馆交通导引地图
展品:100 件
主办:关山月美术馆
联系:请注册并登陆后查看!

从城市撤退

“从城市撤退”不仅是关山月个人在广州沦陷后的逃难经历,也是他所见证的广州市民背井离乡的悲惨流亡,更是战时中国沦陷区城市民众苦难的缩影。这场撤退将关山月卷入抗战的时代洪流,开启了他离开广州后行走大半个中国的壮阔旅程。其行走写生通过地理空间的延展,重构了艺术与时代之间的空间互动关系。

苦难与新生

关山月以充满悲悯的笔墨描绘战争中的难民、孤寡、惨遭侵略者蹂躏的妇孺。这既是民族的集体苦难,亦是烙于每个国人生命的战争伤痕。然其笔下躬身劳作的民众、烽火中坚守的学人,恰似苦难洪流中的砥柱,默默承载着民族不屈的精魂。随着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不仅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更实现了政治上的彻底翻身。历经战火淬炼的关山月,将全部热忱投入“艺术为人民”的事业,以画笔续写民族精神的崭新篇章。

烽烟与海潮

1939年,珠江口的硝烟中,青年关山月以《渔民之劫》《三灶岛外所见》定格了日军炮火轰炸渔船的瞬间,成为控诉侵略暴行、见证民族苦难的视觉证词。四十余载后,《归帆》中桅杆林立、归帆满载的渔港,关山月以饱蘸温情的笔墨,重塑了海岸线上安宁丰饶的图景。这跨越时空的剧烈对照,正是20世纪中国历史震荡的缩影。本章以“烽烟与海潮”的意象并置为脉络,探察关山月穿行于历史褶皱间的笔触——战时化作民族救亡的沉痛呐喊,和平年代则流淌为对人民生活的深情礼赞。

山水与家园

关山月曾言:“不能有前方而无后方,有抗战而无山水。”他在抗战时期的山水画创作,是将民族救亡意识注入传统绘画的艺术革新。这种创作转向并非逃避现实,而是以更柔韧的方式承载抗战精神。他选择用笔墨重构山河的完整性,通过实地写生,突破传统文人画的隐逸趣味,重构了民族国家的视觉疆界。关山月新中国时期山水画与抗战时期西行写生存在深刻的承续与变革关系。抗战时期的西南西北写生不仅为新中国山水题材创作积累了技法与主题素材,更塑造了融合民族叙事与现实观察的方法。

铁骨与江山

在硝烟间隙,关山月被迫绘制玫瑰、红棉等花卉以换取生计。其题画诗“春寒玫瑰发新芽,想起当年冷落花。只愧违心糊口笔,非由世故薄情它”道尽艺术家内心的挣扎与无奈。时隔四十年,关山月以《红棉白鸽》重构红棉的象征意义:虬劲枝干如铁骨擎天,灼灼朱花似热血奔涌,白鸽栖于其中,宣告硝烟散尽的和平。这幅画超越了地域风景的描绘,成为了民族精神的写照:粗壮的红棉枝干,让人联想到从战争屈辱和血泪中锤炼出来的、无比坚韧的民族脊梁铁骨。

《江南塞北天边雁》《风雨千秋泰岳松》是“江山”范式的延续与拓展。它们凝练家国空间之壮阔与历史时间之雄浑,超越了具体的地貌描绘,升华为民族国家的视觉象征与共同的精神图谱,也是从烽火中铸就的铁骨所支撑的“江山”。

更多…=  同城画展信息 =
留言(0)=  留言板 =
【登录】后,可以留言。

阅读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