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赞一下(8) 1#
flytiger2014-09-12 23:34 |
山水精神、佳气,贵在心神感动,一个画家面对真山真水时的感情应该是心仪而又平淡的。他的眼中呈现的应该是山水画的形式语言与符号。不如此,他就会象一个演悲戏的戏子恰逢悲事缠身,如果真的处于悲痛之中,戏怎么演,一个画家面对自然,心情激荡,满眼是俗世红尘,概不言文化传承和形成韵味,果如此作画,怎么会不一塌糊涂呢?
一个有才智的画家,面对自然写生是提炼锻冶自己的文化认识。莫肇生先生,出身岭南山明水秀的肇庆。七星岩、鼎湖山早已将其性锻造的如山如水。他以自己对自然、对天地、对人文、对美术史的感悟和认知,面对自然去写生,去刻画生生不息的景与致,去传承生生不息的文与化。当代许多国画家由于受西方绘画的影响,重视写生。对于莫先生来说,他面对自然,与西画无关,他所秉承的是“走万里路、读完卷书”的传统绘画观。万里行路,上太行,下新疆,走云南,游福建……万里山水风月,他强求的是一个“养”字。孔子言文饰人生,以文化之,心存善仁,才得以文行天下。孟子言怎样行仁、行义、行文,唯一“养”字,是所谓“养吾浩然之气也”。荀子作为一代鸿儒。秉承孟子,畅言怎样养,唯一“学”字,是所谓“学不可以已”。
莫肇生,深悟此理,抛开许多家事、公事、琐事,三上北京学习研修,切磋砥砺,1998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栖身恭王府时,他就以虔诚的“养”和“学”之心,将研究生课程细心研读揣摩一遍,在恭王府的红砖绿瓦中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滋润。在那个令人怀念的日子里,我作为他的挚友,和他每每谈至深夜,常常两个人伫立于恭王府的月色之下,面对满目皓月,发出悠远的沉思。月色如水,曾经洒满我们不眠的身心。曾几何时,对月当歌,似闻山水清音。夜深人静时,细品他来自岭南的山风、细泉、流云、绿树,一股陶然自得之意溢满心田。莫先生作画,最重气韵生动。对于山水,求气韵生动至难。气者,乘生气也,无韵、无生,不动,难以行乎气。因如此,气韵生动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气韵对于今天的画家也已经不是仅仅靠写生所能得到的。因为中国画作为一个文化,他已经被赋予了太多太多的形式内涵,不了解每一笔每一势背后的东西,是难以达到绘画文化上要求的气韵生动的。气韵生动是绘画语言背后所隐匿的“东西”。或者说,是绘画语汇和法式要表现的“东西”,是一种凝结了绘画品格和意趣的形式意味。
中国的山水画,作为文化的一种,他要画者发心中逸气,观者畅胸中之神。要如此,必然需要解决绘画的问题,也即人的问题。孔子将人与文的问题归纳为三:一知幽明之故,二知生死之说,三知鬼神之情状。这三个人生的问题,无疑也是一个画家的问题。画者,探求绘画形式语言背后的东西——幽明之故,要将生与死的问题沉浸在文化符号中,要通过语言形式传达人的精神追求,这也使我想起后印象主义画家高更在绘画中所追寻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但他的追问和孔子对人生三大课题的提出相较,简单的多,浮浅的多,要知道“幽明”、“生死”、“鬼神”都已经半是提问半是解答。做为中国文化的精要,山水画无时不在表达天、地、人的关系,自然的文化化、心象化一直是一个艺术家的追求。不如此,画山水不就成了画风景了吗?不如此,仅描摹实在的山水又有什么意义,离开了艺术文化学谈山水画,又使得绘画降落到什么样的层次!
对于莫肇生的山水画,我向来持静观的态度去读,很少愿意以激情的评价方式去介绍他的绘画。应该说他的写生作品给人的感觉是复杂的,一个人难免会受自然景致所感染、所感动,会不忍舍弃自然至美的形,而这会使得绘画的文化感退居其后。在他的山水画中,也有一批画的很美的作品,无疑是太多的形似掺杂其中,文化感略显柔弱,但是这也难免,好风好月自会使人动情。不管怎么说,他的大部分的写生作品还是经历了在形式语言上的认真探求。从他的一幅幅作品中,我们感到了一个岭南文化浸淫出来的画家的文化品格,感受到了一个画家面对美好山河的似水柔情;感受到了笔墨形式语言所赋予绘画的文化魅力;感受到了一个以山水养目、以文化陶冶性情的莘莘学子的挚着情怀;感受到了一个与四时并运的富于时代特色的外师造化的风神;感受到了与六籍用功的倡扬真善美的文化品性……
写生是走万里路的功夫。走路谁都会走,怎样走却是每一个画家应该思考的问题。一个画家应以“养”目之心,游观四海,以倡学之心,求文化物。果如此,你就不是一个游走山河的时尚照相机。就不会因机械写生而使自己的绘画水平回落到绘画的起始状态——描摹风景。绘画和文字一样,历经数千年,已经成为一种高层次、高品性的知性文化。对于这一点,每一个外师造化的画家都应切记,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写生之像得于心,由此说来,至今实用。但更要紧的是切记“中得心源”,要心中有物,心中有识,心中有情,心中有意。如果心中空空,手中自会平平。以其心涵千情万理,在绘画中都难以表述一斑,如心中无物,绘画中岂能有物!因于此,养眼之生,应靠养心之文。
对于写生,倒回头来,还是那句话,是“养”,养浩然之气,养清明之气,养得心源之气;是“学”,学自然之文,学造化之理,传幽明之故,鬼神之情状。 | |
本帖由画友自主发表,不代表本站和画家观点,据此产生的私下交易,画家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