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艺讯 |画家 |美协会员 |美术馆 |画廊 |画展  
大墨苍茫——袁武水墨人物画作品展
时间:2016.09.03~2016.09.11
展馆:中国美术馆交通导引地图
展品:80 件
主办: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
联系:请注册并登陆后查看!
参展:
  • 袁武
  •     2016年9月2日,由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共同主办的“大墨苍茫——袁武水墨人物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中央文史馆常务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冯远,全国政协常委、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理论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邵大箴,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胡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以及申万胜、贾浩义、石齐、谢志高、张道兴、唐勇力、杜军、史国良、刘庆安、范扬、赵建成、梁占岩、李阳、闫平等艺术家,和收藏界、艺术媒体界的众多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袁武,1959年生于吉林,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任北京画院执行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本次展览分为“长河”“厚土”“高原”三个部分,呈现了袁武二十年来的创作和写生共70余件,集中展示艺术家多年来绘画劳动成果。“长河”部分包括袁武的抗联系列组画《生存》、《出击》、《牺牲》、抗洪组画《亲人》、《母亲看我画小平》;“厚土”部分包括《大山水》系列、《水不深》、《黄昏,老头让牛群跑起来》、《夜草》、《扒苞米》、《朵草》、《自己的粮食》;“高原”部分包括《大昭寺的清晨》系列、《没有风的春天》、《宁夏行》、《迎阿訇》、《凉山布托人》等代表作品。
      袁武早期的作品沿用“徐蒋体系”的现实主义方式来描绘底层人物的形象,在技法上坚持“写实主义”,在理念上坚守“现实主义”。袁武对自己的艺术理念坚守了二十余年,直到2008年创作《人流》及近期的《大昭寺的清晨》系列作品才生出“变法”之意,从水墨语言到艺术形式和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作为“现实主义”创作的坚守者,袁武的写实并不是描绘照片,也不是以准确描摹对象为出发点,他一直心仪传统中国绘画的精神,追求意象造型的表现。袁武曾十年如一日地画大量的速写,但是他更喜爱的是毛笔、线条、墨块在宣纸上挥洒的感觉,他喜欢在画面上涂写大面积多层次的黑色,整体写意、局部写实,这一切使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水墨语言。袁武的水墨画创作融入现代思想和西方绘画的语言,在大胆而有效的创新中,力求实现传统与当下、现代与古典、西方与本土的和谐共生,呈现个性鲜明的话语体系和诉说表情。
      袁武擅长画那些令他感动的人们:故乡的父老乡亲,军营里的战士和青藏高原的藏族同胞……为这一幅幅的创作,他曾经在齐腰深的积雪中朔风千里去寻觅抗联战士的故事;曾经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上去感受朝圣者的灵魂和信仰的真谛。一路走来,如今,袁武离“主题性绘画”渐行渐远。近年来,他常常思考水墨的当代性的问题,认为当代性转型是作为一名主流画家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袁武表示,展出的作品是1996年至今,二十多年来的绘画劳动成果,他的“主题性绘画”创作形式将告一段落,以本次大展作为一个总结,为自己过往的从艺之路交上一份成绩单。今后的创作将试图从构思和表现都有所变化和新的追求。
      展期将持续至9月11日。
    更多…=  同城画展信息 =
     =  相关画家展览 =
    留言(0)=  留言板 =
    【登录】后,可以留言。

    阅读 4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