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艺讯 |画家 |美协会员 |美术馆 |画廊 |画展  
现实的光芒—中国画现代人物画研究展
时间:2016.07.26~2016.10.23
展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交通导引地图
展品:280 件
主办:中华艺术宫、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
协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上海中国画院
联系:请注册并登陆后查看!
参展:
  • 齐白石
  • 陈师曾
  • 徐悲鸿
  • 丰子恺
  • 林风眠
  • 关良
  • 蒋兆和
  • 叶浅予
  • 关山月
  • 高马得
  • 李斛
  • 李震坚
  • 黄胄
  • 周昌谷
  • 方增先
  • 卢沉
  • 朱振庚
  • 周思聪
  • 王迎春
  • 杨力舟
  • 李伯安
  • 刘大为
  • 黎明
  • 张培成
  • 施大畏
  • 冯远
  • 王明明
  • 田黎明
  • 袁武
  • 施晓颉
  •   由中华艺术宫、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上海中国画院协办的“现实的光芒——中国画现代人物画研究展”于日前在中华艺术宫开展。
      作为“同行——2016美术馆联合大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展出280余件20世纪以来的中国人物画代表作,不仅从纵向上梳理了中国现代人物画的发展历程,而且从横向上展示了多个流派的涨落,是国内关于中国人物画专题研究的一次大型学术展。
      展览以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为主线,分为“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代与生活的礼赞”、“思想与语言的自觉”三个板块,14个单元。
      第一板块展示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人物画。陈师曾、丰子恺、齐白石均以现实人物入画,他们的作品具有漫画风、人间情,笔简意饶,一扫传统人物画的孤高荒寒之气,引领着人物画走出“桃花源”。1930年代至1940年代,民族危亡迫使中国艺术家深入民间,投身到波澜壮阔的民族救亡运动之中。徐悲鸿、蒋兆和等深入民间,创作了一批具有强烈忧患意识和感人道德力量的水墨人物画作。
      第二板块展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作品。北方的“徐悲鸿学派”和南方“新浙派人物画”,在中国形成强大的写实阵营,成为50年代至70年代的主流画派。“徐悲鸿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徐悲鸿、蒋兆和、李斛等。“新浙派人物画”与“徐悲鸿学派”相比,在写实造型基础上,削弱素描味,增强传统水墨韵味。开拓者有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等。除了写实水墨人物画以外,20世纪50—70年代,工笔人物画也得到了新的发展。为了表现工农兵,工笔画家们或借鉴民间年画,或借鉴西方写实绘画,创作了具有浓郁时代色彩的新工笔人物画作品。
      第三板块展示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作品。中国人物画家在思想上的自觉首先体现在作品中投注了深刻的人文关怀。比如革命历史题材人物画,80年代以前,写实的笔墨、叙事的手法、歌颂的基调是画家的唯一选择。新时期以后,表现性笔墨、非叙事手法以及深刻的反思均成为可能,中国画家不再简单地再现某一特定的历史事件,而是注重挖掘主题的深刻寓意,赋予作品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代表人物有周思聪、卢沉等。
      在对传统的返顾之中,水墨的写意精神成为中国画家孜孜以求的重点,对传统意象造型法则的重新解读以及对西方现代艺术的自由借鉴,使得写意性水墨人物画得到新的发展,如田黎明、张培成等。
      写意水墨人物画在戏曲题材方面具有突出的表现。1980年代以来,朱振庚、高马得等诸多艺术家,他们对传统写意精神的深入挖掘,对个性化和时代性的强烈追求,进一步推动了戏曲人物画的发展。语言上的自觉在工笔人物画领域则体现为工笔画家更为注重对工笔媒材的研究和探索,以及表现手法上跨领域的自由融合。
      为人民传神,为时代写照,中国现代人物画犹如一部生动的视觉文献,形象地记录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亦反映了文化的转型与思想的变革。展期将至10月23日。
    更多…=  同城画展信息 =
     =  相关画家展览 =
    留言(0)=  留言板 =
    验证码:    * 请点击左侧图片

    阅读 83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