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5.06.06~2015.06.13 |
展馆: | 文轩美术馆 【交通导引地图】 |
展品: | 0 件 |
主办: | 雅昌艺术网--西南站 |
协办: | 文轩美术馆 |
策展: | 陈默 |
联系: | 请注册并登陆后查看! |
参展: | ![]() ![]() ![]() ![]() ![]() ![]() ![]() ![]() ![]() ![]() ![]() ![]() ![]() ![]() ![]() ![]() ![]() ![]() |
特邀艺术家:
王敬恒 刘知白 刘朴 罗其鑫 梁时民 管苠棡 王民平
参展艺术家:
叶瑞琨 郭汝愚 张跃进 吴映强 钟知一 夏科 李金远 唐殿全 林茂森 李国洲 巫丽萍 曹辉 陈启明 龚仁军 黄芸芸 江溶 康汝昌 刘成海 马勇 蒙中 彭长征 魏葵 熊显林 雅公 叶莹 一山 赵玉祥 张志超 钟士敏 朱玉珉
展览统筹:徐超超;
赞助单位:法国彭塔克
展览现场
“西南”的地域概念由中央政府根据地理特征划定,以川、渝、云、贵、藏为主的几个行政区域为代表。而自然区划概念下的西南地区,一般指中国南方地区(不含青藏高原)西部的广大腹地,主要包括四川盆地、秦巴山地、云贵高原等地形单元,大致包括四川、重庆、陕西南部、云南、贵州、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广西西北部等。而这其中的核心,是以成都平原为支撑的历史悠久传承有序的蜀汉文明,并占有主导地位。
宝墩文化遗址的发掘,将成都平原的文明起源向前推进到 4500年前,带到了遥远的新石器时代。而在三千多年前的古蜀时期,以三星堆和金沙为中心并辐射四方的文明,已经具备了相当发达的社会生产实力。在此后的两汉及各个历史时期,依仗着都江古堰源远流长的富庶资源,上天赐予成都平原的流金宝地,使得这里商甲云集,都邑成群,人文市井,繁荣一方。
王敬恒 参展作品
蜀文化的深厚根基与一脉相承的人文张力,历经风风雨雨改朝换代,愈显钢柔相济意味深长。不管是一代文豪还是政界显要,不管是商界名流还是艺术宗师,共同构筑了鲜亮的城市品牌。这些勤劳智慧的先哲们的泱泱钜献,在历史文化厚重的卷宗里,熠熠生辉。
在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经济方面的沿海强势与中西部地区的相对弱势,形成人们认知社会现状的一种模式。然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政治学定律,却在讨论西南当代水墨的课题面前,显得有些无所适从。被定义为经济欠发达的西南地区,当代水墨的资源整合存量,在全国看来并不落伍,不大符合政治定律,却完全符合艺术生态定律。
究其原因,经济与文化的生长,同步是一种常态。我们习惯于把经济强势与艺术发达并置看待,但遗憾的是,我们屡屡错失这一类有价值的证据。当西南当代水墨艺术在过去三十多年不断上演生猛的活剧时,人们不得不坐下来正视并研究这一现实。经济强势是一回事,艺术强势是另一回事,二者似可以区别对待,也有着自己内在的逻辑和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谁要是仍然企图用政治经济学理论来否定这一切时,他实际也失去了做学术研究的基本资格。
今年是“85新潮美术”30周年,那是令中国当代艺术界人士难以忘怀的激越澎湃的时代。从本土当代艺术大的格局看,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当代水墨虽然与当代艺术的进程基本保持一致,但二者之间的差异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国的改革开放大潮,催生了本土现当代艺术同时登台亮相。一方面是冲击力强大的实验艺术五花八门的语言碰撞,各种艺术流派群雄争霸;一方面是水墨界关于生存问题和笔墨价值的大讨论,一时间,硝烟弥漫,鱼龙混杂。不可否认,在经历了表现风情、钟情乡土和反思历史、直面伤痕的艺术激浪后,本土的当代艺术开始成功向中国经验转型。
王敬恒参展作品
而水墨领域,在早期的实验水墨热闹一番后,复归一种异样的平静。而所谓“平静”的背面却是,一些打着弘扬传统旗号的伪道士,将复制替代创新,以庸俗守旧的图像瞒天过海混淆视听。当然,瑕不掩瑜,一批有良心责任的优秀艺术家,在新水墨语言图像的追求探索中,频频闪现亮点,使得艺术史的新水墨篇章不断丰富。
此次的当代水墨邀请展,旨在检阅西南艺术生态的发展现状,推动水墨艺术向着更广阔的视觉领域开拓创新。在新经济时代,水墨艺术必须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观念突破带动图像重生,带来良性发展的新局面,我们有理由予以期待。
(陈默 2015年5月于成都芳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