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艺讯 |画家 |美协会员 |美术馆 |画廊 |画展  
六月荷风—明清以来荷花专题展
时间:2016.07.21~2016.10.20
展馆:南京博物院交通导引地图
展品:30 件
主办:南京博物院
联系:请注册并登陆后查看!
参展:
  • 萧绎
  • 徐渭
  • 陈洪绶
  • 八大山人
  • 石涛
  • 恽寿平
  • 高凤翰
  • 赵之谦
  • 吴昌硕
  • 齐白石
  • 吴待秋
  • 陈之佛
  • 张大千
  • 唐云
  •     荷花,亦名莲花、水芙蓉、六月花神等,亭亭出水,灼灼迎晖,碧叶流莹,幽香袭人,素有“花中君子”之誉。盛夏、初秋时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该是多么迷人的风景!
        宋代周敦颐《爱莲说》塑造了一个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君子形象,寄托着人们洁身自爱的追求。在佛教中,荷花又是神圣洁净的圣物,在人们心中成为真善美的化身。
        自古以来,中国画家便喜以荷花为母题进行创作,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南朝梁元帝萧绎曾画《芙蓉湖醮鼎图》,也许是最早的画荷之作。由唐入宋,历元、明、清,直至近现代,画家们乐此不疲,留下了许多美不胜收的画荷佳作。小荷顾盼飞扬,恬淡清幽;盛荷饱满艳丽,洒脱丰盈;残荷笔简意淡,虚静空灵。无论是风荷、晴荷、雨荷、秋荷,各具千姿百态; 不管是白荷、粉荷、红荷、墨荷,无不巧夺天工。真可谓“浓彩透华,淡墨藏韵”。
        纵观古今画家创作的荷花,由于时代背景、画风技法及画家个人思想感情和意趣的区别,各有不同的艺术感染力。画家们直面现实生活,把握时代脉搏,追求生命体悟,“荷花图”无疑是最恰当的表达。他们所追求的,是营造宁静安谧的气氛,传递着人文主题的精微和深邃。
        当然,对画家来说,荷花本身往往没有多大的意义,只不过是借以构成画面和组织色块与线条的材料而已,如形状、线条和色面等。画家们大胆地用墨、用色、用光、用水,只见那硕大如伞的碧叶在波光浅荡的水面上随风翻飞,初绽绯红的花苞,从弥漫在荷塘里的氤氲的雾霭中淡淡吐香……
        夏日炎炎,我们从院藏绘画中拣选画荷精品近30件,特别策划“六月荷风——明清以来荷花专题展”。展出画作既有写意大气的墨荷,也有形象逼真、色彩鲜亮的工笔荷,笔点墨染,叶浓花淡,佳荷朵朵,清风徐徐,人向荷中去,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陈  栝  平安连瑞图  轴  纸本  设色  90.4cm× 46.4cm  1546年
        陈栝(生卒年不详),字子正,号沱江,江苏苏州人。陈淳子。饮酒纵诞,有竹林之习。善画花卉,得家学,勾点皴擦,虽曰放浪,然有生趣。能诗。
        本幅以瓶插荷花为题,没骨法为之,更以花青写叶及苇草,用笔较拘谨,与其习惯画法有别。画幅上方有时人彭年、顾闻和、陆治、文仲义、王榖祥、周天球、文伯仁等人题诗。
      陈洪绶  荷花柱石图  页  绢本  设色  31.7cm×24.9cm
        陈洪绶(1599-1652),字章侯,号老莲、老迟等,浙江诸暨人。年少师事刘宗周,补生员,乡试不中,后入内廷供奉。明亡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以画见长,尤工人物、花鸟,往往勾勒精细,色泽清丽,风格奇崛。。工诗善书,有《宝纶堂集》。
        本幅写荷塘清趣,一块嶙峋的湖石屹立,背后荷花盛开,亭亭玉立,石下流水滢洄,浮萍几片,得幽雅静穆之境。荷花用双钩法勾勒,富有质感;几片荷叶与浮萍,则以泼墨写成,墨色浓淡,变化有致。湖石以折带皴兼乱柴皴,不加烘染,其阴暗处,仅勾草点苔;章法稳妥,笔调清新,含有浓郁的装饰趣味。
      朱耷  水木清华图  轴  纸本  墨笔  120cm×50.60cm  1894年
        朱耷(1626-约1705),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驴屋等,江西南昌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
        朱耷爱画荷花,构图多以一花片叶并留大片令人寻味的“余白”为特色。此画也不例外,画之左侧伸出几片荷叶,大笔重捺,或泼墨大写,荷茎圆转苍劲,曲折舒张,荷花轻柔婉转。与之相对写一倒悬危石,只略加勾皴,石顶一丛芙蓉,墨韵盎然。荷石在上相接,下方留白,中似无物却有空潆幽远之意。整幅画墨气纵横,用笔似游龙盘旋,充分体现了朱耷的绘画特点。
      恽寿平  残荷芦草图  轴  纸本  设色  131.3cm×59.8cm
        恽寿平(1633-1690),初名格,字寿平,后改字正叔,号南田、瓯香散人等,江苏武进人。早年因随父兄抗清,历经坎坷,后在杭州与父团聚而重返乡里,以画为生。早习山水,从伯父恽向研学,笔法秀润;花鸟更精,兼才众长,深得北宋徐崇嗣没骨法精髓,用笔妍秀,敷色温雅明丽,姿态逼真,形神完备,后学模仿者甚众,影响深远。
        本幅按题识是画家酒醉后的极意抒写,描绘了秋风萧瑟之中,一茎新荷凌空而出,盛放的花瓣娇艳动人,与凋残半枯的荷叶以及枯槁无色的莲蓬形成鲜明对比。荷花以没骨画法绘出,色调清丽冷艳,用笔洒脱飘逸,营造出一派空潆的韵味。
      王武  香风十里图  页  纸本  设色  23.1cm×34.4cm  1662年
      王武(1632-1690),字勤中,号雪颠道人、忘庵,江苏吴县人。擅画花鸟,点染精工,画风清新明丽。亦长诗文。
      本幅以没骨法绘荷花,钩勒晕染,功力深厚。构思别致巧妙,以局部的深入描绘使形象格外突出鲜明。尺幅之中,只着一花半叶,一株水草率意地穿插其间。晕染工致,将荷花的叶脉甚至纤维也用细笔毫发无遗地勾出。画面气闲神静、恬润温雅。
      高凤翰  水华图 页  纸本  设色  23.1cm×32.6cm  1738年
        高凤翰(1683-1749),字西园,号西亭、南村、南阜,山东胶县人。曾任安徽歙县县丞后因案受累,被捕入狱,右臂致残,更号“后尚左生”“丁卯残人”。画山水师法宋人,秀丽缥缈,婉转曲折,晚年笔调奔放狂逸;擅长花鸟画,大幅气魄宏大,小幅气息娟秀。
      幅以大写意绘荷花水草,笔墨率意而不轻浮,章法随意而不松散,大俗大雅,乃画家晚年病臂后的左笔佳作。而题款书法遒劲疏放,书、画相得益彰,书法的飞动情态切入于绘画形象所蕴含的不尽之意,使画面气韵酣畅淋漓。
      陈撰  荷香十里图  轴  纸本  墨笔  99.5cm×42.1cm  1754年
        陈撰(1686-?),字楞山,号玉几山人,浙江鄞县人,居杭州。性孤洁,以书画游于江淮间,后流寓扬州,擅长诗歌,亦善书画,所作花卉为多,亦作山水,尤精于墨梅,以痛快淋漓之笔写潇洒简远之趣,时与李鱓齐名,有“复堂玉几”之称。。其诗歌天然高洁,有《玉几山人诗集》三卷行世。
        《荷香十里图》虽尺幅较大,实乃小品意趣,泼墨写荷,婷婷玉立于池塘中,意率笔纵,墨湿不漶,机趣自然。
      吴昌硕  荷花图 轴    纸本  墨笔  147.5cm×78.5cm 1900年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卿,字昌硕,后字行,号缶庐、苦铁,浙江安吉人。自幼刻意求学,1899年受任安东令,一月后辞去,绝意仕途,专心致志于诗、书、画、印等艺术的深造锐进,到老不衰。最早以书法知名,所作书法凝练遒劲,貌拙气酣,富有金石气息。其大写意承综青藤、白阳、八大与赵之谦等,以书入画,风格厚重磅礴,浓郁深沉。
        《荷花图》以大块的荷叶占去画面的大半,从浓淡相间的墨色中依稀分辨出荷叶的向背、偃仰,再以寥寥数笔,勾出花、枝的形态,意到笔随,气度有失稳重。上方补录旧作:“荷花荷叶墨汁涂,雨大不知香有无。频年弄笔作狡狯,买棹日日眠菰芦。青藤白阳呼不起,谁真好手谁野狐。画成且自挂粉壁,溪堂晚色同模糊”,诗书画相得益彰。
      张大千  荷花图  屏  纸本  墨笔  164cmcm×80cm×4  1932年
        张大千(1899-1983),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四川内江人。早年留学日本,后拜曾熙、李瑞清为师,归国后定居苏州网师园潜心绘事。曾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后辞职专事创作,1949年后移居海外。早年遍临古人名迹,精于摹古,举凡人物、山水、花鸟、虫鱼、走兽,或工笔、或写意,风格雍容大气,晚年以泼彩泼墨大写意独创画风,墨彩飞扬,光怪陆离。
        张大千以擅长画荷花著称,素有“古今画荷的登峰造极”之誉。早年画荷花,以明代徐渭法为多,中年时半工半写,晚年则多以泼彩为主。他画荷注意书画关系,提出画荷需用正、草、篆、隶之法:干用篆书,叶以隶书,瓣则以楷书为之。其笔下荷花或正、倚、俯、仰,或静、动、离、合,或大、小、残、雅,在风、晴、雨、露中展现各种姿态,让人赏心悦目。画屏尺幅巨大,发挥了大千豪放的笔势,以浓墨为主、干湿浓淡变化丰富的破笔画荷叶,间以抑扬有致的白荷花,随衬以淡墨荷叶……用墨自近而远,由浓至淡,浓淡相间,臻于化境。布局以实为虚,计白当黑,整体氛围渲染显示出其熟练老到。
      陈之佛  秋荷鹡鸰图  轴 设色 纸本 32cm×43cm 1948年
        陈之佛花鸟画来源于传统,来源于生活.但也融入了很多东瀛、西方的艺术观念,并吸收了很多图案的表现手法。本幅作品中的双勾用线源自宋元,而物象又有很生动的自然气息,莲叶间的花朵和果实袒露在自然的风华里,遂成一泓清幽的诗韵。画家运用张弛有度的工笔语言,精微细腻的渲染,绘制了宁谧澄净的荷塘景致。更为有趣的是,一只鹡鸰立于其间,为静谧的画面带来活跃的生气。
      吴徵  高荷图 轴 纸本 设色 119cm×35cm  1903年
      吴徵(1878-1949),字待秋,名徵,以字行,号抱鋗居士、疏林仲子、春晖外史、鹭丝湾人等,浙江崇德人。山水初传家学,终日作画。手不停挥,无暇构思,以致笔墨僵滞,缺乏意趣。花卉师吴俊卿早年笔墨,又学李鱓,后窥元、明诸家,较山水为佳。书法则学王觉斯、倪元璐。亦能治印。
      本幅以奚冈笔意绘荷花水草,用笔轻细,敷色柔美,荷叶肥厚,舒展大方,花朵硕大,在素静的背景衬托下清清袅袅,于绰约之中自有一股清冽之意。花叶以没骨法画出,柔美空潆,工写兼顾,更显荷花之素雅,设色端庄大气,风格清妍隽秀。
      唐云  荷花蜻蜓图 轴 纸本 设色 110.7cm×51.9cm  1941年
      唐云(1910-1993),字侠尘,号药翁、老药,浙江杭州人。自幼习画,19岁时任中学国画教师,1949年后先后供职于上海美协、上海美专,并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美协副主席等职。于花鸟、山水、人物皆能,尤以荷花、佛像著称。早年所作风格松秀柔润,中年画风渐趋热烈浓艳,晚年则取法于吴昌硕、齐白石,笔墨淋漓酣畅。
      本幅为画家早年之作,取法借鉴华喦、石涛,以破墨画荷叶,穿插幼叶及水草,墨气生动,一荷花盛开,另一荷苞半藏叶后,蜻蜓飞舞,得自然之趣,落笔灵逸,不似晚年之凝重。
    更多…=  同城画展信息 =
     =  相关画家展览 =
    留言(0)=  留言板 =
    【登录】后,可以留言。

    阅读 72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