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藏赵望云作品展
时间: | 2010.04.14~2010.04.23 |
展馆: | 中国美术馆 【交通导引地图】 |
展品: | 100 件 |
主办: | 中国美术馆 |
联系: | 请注册并登陆后查看! |
参展: | 赵望云 |
赵望云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长安画派的奠基人和开创者。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处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协首任主席,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赵望云以农村写生为代表的前期作品,以开创中国画反映现实生活的先驱作用以及对于长安画派所作出的奠基和开创性贡献,确立了他在近现代中国画发展史上的开宗立派的地位。
赵望云的艺术生涯始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农村写生”,30年代应天津《大公报》之聘,到河北十余县进行旅行写生,作品每日在报纸作为通讯连载。“农村写生”首创以传统绘画形式记录社会题材的先例,凡150余幅,忠实记录了华北地区农村破产、农民水深火热的生活实相,发表后产生很大影响,深受冯玉祥赏识,得与冯玉祥将军合作,以诗配画的形式相继出版了《赵望云农村写生集》、《赵望云塞上写生集》、《泰山社会写生石刻诗画集》等。抗战爆发后,在冯玉祥的支持下,创办《抗战画刊》,宣传抗日救国,前后出版34期,成为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份抗战刊物,对于推动全民抗战起了很好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40年代,赵望云继续自己的旅行写生和办展的生涯。1943年在重庆举办西北旅行写生作品展,引起轰动。郭沫若诗以赠之,高度评价“从此画史中,长留束鹿赵”。解放后,他以西北为生活和创作基地,完成了由以人物为主写生画到以山水风景为主的新国画的过渡,进入个人创作的高峰期。同时他还满怀热情地参加百废待兴的文化建设事业,指导完成了诸如敦煌莫高窟的接管、麦积山与炳灵寺的首次考察、半坡遗址的发掘保护等工作。这期间,他还组织画会、画展,团结和培养了象黄胄、方济众、徐庶之等一大批青年画家,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有浓郁地方特色、鲜明时代精神和大胆革新、独创风采的“长安画派”,不仅使农村写生的内容和形式有了扩大和深化,而且为中国画开拓出民族性和地方性结合的新路。
回望赵望云走过的道路,我们深感他所留给世人的遗产远非是几张画作那么简单,他把他的艺术奉献给了人民大众和他的时代。他用全部生命构建的道德风骨、精神理想与艺术品格在今天这个浮华的社会都带给我们更深的沉思与敬仰,愈是走近,愈能感觉到它的分量。
= 相关画家展览 =
留言(0)= 留言板 =